首页 > 新闻发布 > 时政新闻 > 正文
志在青山洒汗水 青春无悔谱华章--记两江林场集材能手王金福
发布时间:2015-08-31
信息来源:
作者:
浏览:644
摄影:

  人骄,江河水中鱼儿肥,深山林海藏珍宝。”富饶美丽的松花江蜿蜒流淌 ,位于富尔河畔的两江林场,依山傍水,地灵人杰,醇厚甘甜的富尔河,蕴育了一批优秀的大山儿女,王金福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金福,是两江林场一名普通的林业前勤工人,36岁,中共党员,也是两江林场赫赫有名的集材能手。他连续多年被林场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连续三年被林业局评选金牌工人,是他用热血和汗水挥写着壮丽的人生,用青春和力量创造着绿色的业绩。
  1998年王金福高中毕业后,被分到两江林场成为一名拖拉机助手,开始了他那圆梦之路。
  工作上王金福服从组织安排,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他虚心地向师傅学习,他细心地留意山场作业区的每道工序,并时常向各工种的师傅请教,钻研修车技术,成为助手中的佼佼者,由于他勤奋好学,不到二年便掌握了集材拖拉机的驾驶技术,赢得了领导和工人们的信赖。
  1999年王金福正式成为一名拖拉机集材司机。对一个从小生活在贫困家庭的他,对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非常珍惜,他更知道自己肩上的任务有多重。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技术,勤学苦练,由于车况破旧,他凭着多年当助手时学的修车经验,开始自己动手检修,保养车辆,摸爬滚打,满身油污,他也真正感觉到做一名集材司机真不容易,吃苦受罪不说,危险还常常出现在身边。
  近些年来,由于木材资源匮乏,山帽集材是每个拖拉机司机面临最大的困难,由于危险性较大,一些拖拉机司机都不愿意干,因为集山帽材既危险又易损坏拖拉机,对人、对车都不利,王金福面对这种困难他总是挑大梁,哪条件最差,环境最苦,王金福就出现在那里,在2006年的冬采工作中,刚刚下完一场大雪,虎啸般的绞集声打破了山场的沉寂,由于集材坡度大,第一根原条刚刚绞上,突然原条窜动,车从坡上向下翻滚,将他从车里甩了出去,旁边的助手吓得腿都哆嗦了,可他坐在地上半天才回过神来,当拖拉机被拖下山时,工队所有的人都看到拖拉机门摔掉了,机头都翻滚撞得塌瘪的样子,都为王金福捏了一把汗,真是命大,一点也没伤着,队长让他休息压压惊,天也快黑了,第二天再修车,可王金福执意不同意,他怕影响第二天的产量,他和修理工一起贪黑把车修上,第二天他第一个将拖拉机开出机库。
  在保养设备上,王金福非常精心和在意,遇到下雪天不能集材,他就挤出时间看有关拖拉机修理方面的书,认真检查车的每一个部件,在每天早上的日检时,他都带领助手边操作边讲解,把掌握的所有技能全部教授给助手,使助手尽快掌握技能培养好后备力量。在维修过程中,能修理的零部件坚决不换新的,能够节约的坚决不浪费,由于精心维护,  几年来他的设备单车产量全林场第一,维修的材料费全林场最少,为林场节约材料费2万多元。
  王金福爱大森林,更爱他的职业。在一次集材中,拖拉机在泥坑中掉道,他和助手一起踏进泛着冰碴的泥水里,由于用力过猛,将腰扭伤,不能动弹,爱人劝他休息两天,他说:“不要紧,现在集材任务挺紧的,不能耽误生产。”由于长年深山作业,他患上严重的腰间盘突出,但他没有把这些当成退到后勤的条件,仍战斗在木材生产第一线。
作为一名林业工人,王金福时刻用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前勤生产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赢得广大职工的普遍赞誉,从没有因为个人利益找过组织,没提出过任何要求,没有一丝怨言。王金福同志在自己所热爱的岗位上,以其执着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技术本领,孜孜不倦地为林业局的经济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有一种作风,叫踏实。王金福就是这样踏踏实实耕耘在林海之中。
  有一种品质,叫纯粹。王金福能让你一眼看透他那颗赤诚之心。
  有一种价值,叫奉献。王金福在平凡的事业中让你体会奉献的真正内涵。
  大山记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