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态保护 > 保护区介绍

吉林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0682hm2分为南区(五道白河片区)和北区(头道白河片区)两个片区。主要保护对象:一是长白山特有的熔岩台地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二是世界珍稀濒危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及栖息地。202281581544531.jpg202281581612563.jpg

2012年11月19日,经吉林省林业厅(吉林保[2012]601号)批准建立白河中华秋沙鸭保护小区。2013年11月6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2013〕144号)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8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布辽宁五花顶等6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单的通知》(国办发[2018]9号)正式公布,我局园池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白河中华秋沙鸭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合并晋升为吉林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将吉林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简要概述如下:20228158163712.jpg

一、南区(五道白河片区)。南区位于东方红林场和黄松蒲林场辖区内,海拔高度为1154m-1389m,面积为17377hm²是第二松花江支流和图们江发源地。主要保护对象是长白山熔岩台地森林沼泽与灌丛沼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和其他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园池周边就森林沼泽的典型代表,园池由火山积水成池,直径为250米,集水面积4.1hm²,平均水深1米左右,水面平均海拔为1270m,园池周边多森林、沼泽、草甸丰富多样的生境类型,空气清晰、湖水清澈、基本保持着自然的状态,分布有沼泽,如毛果苔草群落和长白落叶松-油桦-苔草群落以及长白山特有的长白落叶松-小叶杜鹃-中位泥炭鲜群落。其中绶草、蓝靛果、圆叶茅膏菜、小叶杜鹃等都是珍濒危物种,为园池湿地特有,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保护区建立以来,逐步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在各个主要路口安装了视频监控,并且定期巡护。202281581656388.jpg

二、北区(头道白河片区)。北区位于宝马林场和两江林场辖区内,面积为13305hm²,主要保护对象就是头道白河中华秋沙鸭及它的栖息地和繁殖地,中华秋沙鸭是东北亚地区特有水禽,属于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着“水中大熊猫”的称号,在长白山地区主要繁殖于头道白河、三道白河。因为中华秋沙鸭的繁殖生境有两个必须的条件,一是要有老龄树木的成熟林,可使选择天然营巢树洞,二是森林中富有石蛾、林蛙等水生动物的清澈溪流。头道白河就符合这些特征。中华秋沙鸭主要营巢于森林中溪流岸边树上,置巢于天然树洞中,食物主要为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繁殖期间主要以石蛾科幼虫为食。在保护方面组建了林政管理队伍,设立了监控室和22个远程监控控点,对中华秋沙鸭的栖息环境实行实时监测,为了杜绝中华秋沙鸭在繁殖期受到人为干扰,在周边建设了管护围栏、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悬挂宣传横幅和宣传牌,每天进行巡护,按时对巡护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救助病危和受伤的中华秋沙鸭,为其筑造了50余个人工巢使中华秋沙鸭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为使在此栖息的中华秋沙鸭很好度过食源缺少的难关,2019年以来多次对中华秋沙鸭主要栖息地进行人工投食,解决了在其繁殖过程中出现食物短缺的问题,截止2019年年末,我保护区通过野外监控系统监察到3个天然巢,其中人工巢成功入住13巢,天然巢全部入住,跳巢幼雏120余只,较2018年增加了50余只。20228158179256.jpg

园池保护区的保护目标是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和以中华秋沙鸭为代表的濒危物种;提高自然生态系统的质量,保护好区域水资源,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创建良好的生存环境;开展对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学研究与监测,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和执法力度;加强公众教育和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